在《《周易》》的哲学体系中,古人对“运气”的理解与现代意义上的“运气”有所不同,它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与宇宙自然法则、人生境遇及道德修养紧密相连的概念,以下是从《《周易》》视角对“古人将运气”的详细解释与分析:
1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:《《周易》》有言: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。”这句话强调了善恶行为与家庭、个人命运之间的关联,在古人看来,持续行善的家庭会积累福报,为子孙后代带来好运和幸福;而常做恶事的家庭则可能遭受不幸和灾祸,这种观念体现了古人对道德因果律的信仰,认为人的行为会影响其命运走向。
2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:《《周易》》中的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表达了对君子品质的期望,自强不息意味着不断努力提升自己,追求进步,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被视为能够吸引好运的重要因素,厚德载物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,一个有道德、能包容他人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,从而在人生道路上更加顺利。
3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:《《周易》》主张“时止则止,时行则行,动静不失其时,其道光明”,这体现了古人对时机的重视,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,能够事半功倍,在事业上,选择正确的时机进行投资或创业,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,古人认为,善于把握时机的人仿佛得到了运气的眷顾,其实他们是更懂得顺应时势,做出明智的选择。
4、谦卑低调避免灾祸:《《周易》》云:“居上位而不骄,在下位而不忧。” 谦卑是一种品质,是空杯心态,只有空杯心态才能装得更多,是成长的基础,谦受益,满招损,讲求的就是这个道理,谦逊才能沉下心学习,才能有所获得,低调,才能不招人记恨,才能长久,作为企业界的前辈李嘉诚在晚宴上,亲自出门一个一个迎接后辈,对后生做到如此,可见其谦卑低调,居上位而不骄,骄横者,定然目中无人,目中无人者最易招人记恨,所以我们说,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,谦卑低调不仅是成长所需,更是长久之本。
5、穷则变,变则通:《《周易》》云:“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”自古以来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。《《周易》》归根到底就是一部讲变化的书,在不同的环境里,在不同的条件下,我们认为的事物性质可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,我们需要根据其变化调整,不然必然走经验主义的错误道路,只有掌握变化者,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。
《《周易》》中的这些智慧不仅揭示了古人对“运气”的深刻理解,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如何提升自身运势、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