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周易》观念中,万事万物皆由阴阳五行构成并相互影响,每个人自身都存在着独特的气场,这种气场是由其自身的阴阳平衡、五行生克所决定的,当一个人试图去“抢走别人运气”时,从气场角度来看,是试图打破自身与他人之间原本的气场平衡,若自身五行属金过旺,而对方五行属木且木气较弱,金克木的作用下,可能会过度压制对方的气场,使得对方在某些方面运势受阻,而自己看似获得了一些优势,但这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气场干扰,违背了阴阳五行和谐共生的基本原理,因为正常的气场互动应该是相互滋养、相互促进,而非单方面的掠夺。
《周易》强调因果循环,运气并非是无端可抢夺之物,每个人都有其自身命运轨迹和业力因果,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去抢夺他人运气,就如同在自己命运的天平上添加了不公正的砝码,从长远来看,这种行为会积累负面的业力,当业力达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以各种形式反噬自身,可能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财富或机遇,但随着时间推移,会发现人际关系破裂、健康出现问题或者遭遇意外的挫折,这就是所谓的“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”,运势如同水流,有其自然的流转规律,强行改变流向去获取本不属于自己那份的运气,最终会扰乱整个运势的生态,给自己带来不利后果。
从儒家思想结合《周易》理念来看,这种行为违背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准则,在社会交往和天地秩序中,倡导的是仁爱、诚信、互助等品德,抢夺他人运气往往伴随着欺骗、嫉妒、恶意竞争等负面行为,这些行为会导致人心离散,当一个人的品德出现亏欠时,周围的气场也会受到影响,即使暂时获得了一些利益,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尊重和支持,而他人的祝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运气的重要组成部分,所以从更宏观的社会和精神层面来讲,这种抢夺行为是对自己运势根基的一种破坏。
在《周易》的认知里,把别人运气抢走是一种不明智且违背自然法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,最终不仅不能真正改善自己的运势,反而会陷入各种困境和不良因果之中。